9月9日,海拔4550米的昆仑山脉东段玉珠峰下,国网青海检修公司“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班长王辉和班员张兴宇正在巡视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柴拉线,在408号塔,他们看到一只鹰飞来落到了塔上庞大的碗状人工鸟窝内。“这个人工鸟窝是今年5月份工程年检期间新装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有鸟入住了。”王辉兴奋地说。在输电铁塔上辐射最小的安全区域为鸟类搭建人工鸟窝,引导鸟类在杆塔“安全区域”栖息筑巢,有效避免了鸟类活动造成的线路跳闸事故,实现了原生鸟类与新生电网的和谐共处。国网青海检修公司电力工作人员上塔安装人工鸟窝 朱毅然 摄人鸟斗智斗勇 “游击战”轮番上演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联网工程于2011年12月9日投运,工程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是两省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民生工程、光明工程。其中,柴达木换流站至拉萨换流站直流工程±400千伏柴拉线全长1038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沿线分布有三江源、可可西里等生态保护区,是鸟类栖息的天堂,新生“电力天路”输电铁塔就成为它们首选的筑巢地点。负责这条“电力天路”运维工作的专业班组被称为“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班组的输电运维人员被大家称为“唐古拉之鹰”。青藏联网柴拉直流工程建设时,由于对沿线鸟类活动情况不了解,铁塔上安装防鸟刺数量不多,且安装区域的针对性不强,线路投运不足1年,全线已有100多个鸟窝,部分鸟类因高压电击等受到伤害或死亡,而输电线路也因鸟类活动频繁跳闸,严重威胁到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运维人员沿用原来的老办法,采取迁移鸟巢的手段消除线路安全隐患。鸟类的“违章建筑”屡次被拆除,但它们又以惊人的速度重新把巢筑好,强迁引起了鸟群的强烈“抗议”。2012年底,为了提升安全运维能力,国网青海电力研究制定了防鸟措施补强方案。运维人员每年利用年检机会,在柴拉直流线路沿线鸟类活动密集区的铁塔上大量补装防鸟刺和防鸟针板、安装超声波驱鸟器或空气爆炸型驱鸟器。一时间,铁塔上的鸟巢数量明显减少。试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象条件,大风天气容易吹落防鸟刺,一些鸟类在防鸟刺间隙筑巢,鸟与人打起了“游击战”。2015年线路年检期间,王辉发现了铁塔上防鸟刺的缝隙里有一只被卡住的秃鹫。为了挽救秃鹫的生命,他带领班组成员登上50多米高的铁塔,在布满防鸟刺的铁横担上成功把这只秃鹫解救了出来。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影响鸟类正常活动,又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国网青海检修公司电力工作人员在沱沱河组装人工鸟窝 朱毅然 摄既巡线又观鸟 创新为鸟安新家为什么内地适用的驱鸟方式在高原腹地却不管用?如何在输电线路防鸟工作与切实推进生态环保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唐古拉之鹰”们坚持不懈继续着这场实现鸟线和谐共生的艰难探索。2015年,运维人员在不同区段的塔顶先后安装了4部高清高速全天候摄像机、红外摄像机拍摄记录鸟类活动情况;2016年3月,“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在雁石坪地区选取了鸟类活动频繁的1158号铁塔,试点设立了第一个观鸟护鸟站,通过摄像机24小时不间断观测记录鸟类活动,掌握鸟类在杆塔上的活动规律和生活习性,同步收集观鸟站及周边温湿度、风力、降雨、降雪等气象数据。2017年,他们又陆续在位于昆仑山口的432号塔和唐古拉山的1227号塔分别设立第二个、第三个观鸟护鸟站。几年来,他们通过三个观鸟站收集了多达50TB(计算机数据存储单位,太字节,或百万兆字节)的影像资料,筛选整理有价值的照片及视频,并对长期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基于上万条数据分析的结论支撑,科学指导防鸟护网工作。经过长期观测,“唐古拉之鹰”们发现,线路跳闸主要是由于鸟类衔铁丝铜线等筑巢以及在塔顶栖息排泄两个原因造成。王辉和同事们为如何阻止鸟类在塔顶栖息排泄和衔金属导线筑巢伤透了脑筋。最后,他们决定主动帮鸟类在安全区域筑巢,引导鸟类在杆塔安全区域栖息活动,由以往的“驱鸟防鸟”向“引鸟护鸟”进行转变。2016年5月青藏联网工程年检期间,王辉和同事们在“电力天路”铁塔上的安全区域安装了20个直径约一米的圆形碗状人工鸟窝,里面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稻草,为鸟类安了安全舒适的新“家”。同时,回收沿线废弃铁丝铜线等金属导线,尽可能减少鸟类筑巢的导电材料,并且清理沿途塑料袋、饮料瓶、防尘网、塑料地膜等其他废弃物,为三江源头绿色生态出一份力。“电力天路”铁塔上的原生鸟窝 王辉 摄“生命鸟巢”上线 鸟线和谐共生从2016年5月“唐古拉之鹰”电力天路运维班在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柴拉线(青海段)尝试安装了第一个人工鸟窝开始,至今,该线路上共计安装了人工鸟窝168个、鸟窝托架20个、栖鸟架46个。鸟类入住台账显示,“人工鸟窝”内鸟类入住率已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巢内累计孵化幼鸟150多只。“目前,青藏线上的人工鸟巢已升级到了第四代。连续四年,我们对鸟巢进行不断改良,就是为了让鸟住的更舒适。”王辉说。如今,呵护三江源头绿色生态已经成为该公司格尔木运维分部共产党员服务队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的公益志愿行动。大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集体到线路附近及周边生态保护区清理塑料袋、饮料瓶、防尘网、塑料地膜等废弃物,共同为三江源头绿色生态贡献一份力量。2017年,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提出了以“生命鸟巢”实现三江源头原生鸟类与新生电网和谐共处的社会责任根植思路,在“电力天路”全线推广实施人工鸟巢项目,并在三江源地区线路推广应用,全面采用引鸟、留鸟的方式,实施生态护鸟。“生命鸟巢”社会责任根植项目实施以来,不仅增强了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鸟类在输电铁塔附近活动受伤的数量也显著降低,有效保护了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鸟类的正常活动和种群的良性发展,维护了草原生物链的平衡,切实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王辉骄傲地说,建设运维绿色和谐电网是“唐古拉之鹰”们的使命担当和执着追求,如今,青藏联网工程柴拉直流线路安全运维水平不断攀升,2018年,这条“电力天路”创造了全年0次故障跳闸的历史性记录。工程沿线的这些“人工鸟巢”也正在被一个又一个的“新主人”接受。(通讯员 谢莉蓉)作者:通讯员 谢莉蓉 来源:青海羚网<br>相关推荐 配电柜厂家 http://www.bidad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