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气“霜降”。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干燥的霜降 防秋燥最后时期
霜降节气后,我们的皮肤跟着变化——紧绷、干燥、瘙痒,这是秋燥最明显的症状。不光身体外部,身体内部也发生变化,比如黏膜。如果你感觉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可喝了水之后还是口干咽燥,那就说明你已困于秋燥之中。
现代医学认为,秋天湿度过低,会影响上呼吸道及口腔黏膜湿度,易引发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不仅如此,秋季还是口腔溃疡、眼结膜干燥症等黏膜症状的多发季节。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应对这最后15天的秋燥?其实,最简单也易行的方法是多喝水,除了白开水还可在水中加些盐或蜂蜜。尤其是蜂蜜,因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是解决秋燥的能手。
此外,你也可以试试一个润秋燥的小方:用麦冬、乌梅、连翘各10克,热水冲泡代茶饮。
降温的霜降 穿多少衣服看天气
霜降节气,意为“气肃而凝,阴冷凝露为霜”。由此可见,霜降也是秋季气温降低最显著的一个阶段。霜降是天气渐冷,加速向冬天奔去的节气,养生保健方面,秋冻差不多该停了,保暖要开始了,要注意防风寒。
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常言道:“出门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霜降温差大,穿多少衣服是件烦心事,可将衣服按照度数来划分。如较厚的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相当于6℃,厚羊毛衫是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是3℃等。以环境温度为目标,一件件加上去。如出门温度为22℃,一件短T加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合适。
进补的霜降 平补最适宜
“霜降”一般是进补的好时候,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如姜、葱、蒜、辣椒等,特别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
中医认为,金秋时节的饮食原则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应“平补”,而大补则容易补“过”了。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物,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润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另外进补讲究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补时,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物,食温热熟的食物,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可增强体质,保持旺盛活力,预防和减少疾病。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浙江新闻永康频道:
了解更多请登陆 抽屉式配电柜 http://www.bidadk.com/choutishipeidian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