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养生的关键时期。
从气象角度看,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光照逐渐减少,日短夜长;气温也由“立秋”时的燥热转至“霜降”时的寒冷。从医学角度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人体机能也相应发生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粘度增加,人体阴阳代谢加快。因此,中医倡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天养生应以养阴为原则。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阴是指体内的体液,包括血液、唾液、泪水、内分泌及油脂分泌等;阳则指身体的机能。我们的祖先有大量论及阴阳平衡的理论,许多典籍中可以找到阴阳失衡的害处和善于养阴的益处。如《黄帝内经》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这是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否则阴阳就有可能失衡。又如宋朝陈直《寿亲养老新书·养性》中写到:“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精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人由气生,气由神往,养气全神,可得真道。”
在现实生活中,秋天养生首先要在精神上保持清静,要尽可能做到心静,排除私念,减少嗜欲,始终如一地坚守静而不躁的情绪,以淡泊的心态享受秋天的生活。建议早睡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黄帝内经》中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在秋季里要规律作息,不要过度熬夜。同时强调适当增强锻炼,俗话说“一身动则百身强”。秋天到了,我们的锻炼方式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要顺应天气的变化而选择锻炼项目,可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慢跑、爬山、太极拳、健身操等轻松柔缓的项目。运动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要注意强度不可太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民间有句俗语,叫“秋吃白,能养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与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和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相对应。也就是说,肺脏与白色都属金,肺与白色相对应,故吃白色食物可收到养肺效果。因此,每到秋天,中医常常提醒人们:秋天养生的关键是养肺,最好办法是多吃白梨、白萝卜、百合、白木耳等白色食物,及葡萄、石榴、芒果等酸性水果。同时在饮食上,宜少辛增酸,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因此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少吃生冷、辛辣、油腻之物,多吃酸味果蔬。可滋阴润燥,养肺健脾,护肝生津。
通讯员上官文洁
了解更多请登陆 动力配电箱 http://www.bidadk.com/donglipeidian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