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69-82234758

叶梦得经典的《水调歌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充满悲情的豪迈

2019-10-17 08:07:54浏览:0评论:0来源:商务中心   
核心摘要:宋代叶梦得叶梦得,相较于王安石、苏轼之流,名声可谓并不显赫,在文坛领域,算得上是一位隐者。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二十岁中进

宋代叶梦得叶梦得,相较于王安石、苏轼之流,名声可谓并不显赫,在文坛领域,算得上是一位隐者。叶梦得出身文人世家,二十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等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自号石林居士。早期词作以传统题材为主,词风婉约清丽;北宋灭亡后,伴随着环境的巨变,词作多抒发家仇国恨,词风慷慨激昂,颇有苏轼遗风,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前半期词风变革中一名先锋式人物。

北宋灭亡之后,赵氏皇族逃往南方,建都临安,是为南宋。南宋皇朝偏安一隅,一意向金国求和,放弃了大片国土。作为一位爱国主义叶梦得,叶梦得对此写下一首《水调歌头》,全词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感情,笔调悲壮,塑造了一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爱国太守形象。这是叶梦得晚年的一首代表性作品。

水调歌头

宋代·叶梦得

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上阕前四句交代时间背景,“霜降碧天静”点明已是深秋时节,在天气一日冷过一日的时候,叶梦得心中想到的是“秋事促西风”,表现了其身为建康太守对前方将士的关注之情,因为秋收、制寒衣等秋事是很重要的后勤。“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进一步表明天气寒冷,秋风凛冽。在这大风之夜,叶梦得抱病登上城墙,“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这几句鲜明地表现了叶梦得对国土沦丧的沉痛、哀伤以及无奈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然而,虽然现实令人失望,但叶梦得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这可从“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中看出,词意至此忽而扬起,写清早军士们在演武场习射的场景,非常具有活力。

下阕借客人之口写习射的勇士正当盛年,武艺高强,从而反衬出叶梦得自己年老体衰,再无能力保家卫国的痛苦心情。“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叶梦得因病不能习射,故而与客人同在一边观看军士们的骑射情况。军士们个个年轻力壮,争相比武,不禁引起叶梦得对往事的记忆,借客人之口慨叹自己已是迟暮之年,往昔的豪气也已消失不在,对“当筵勇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的骁勇颇多羡慕,抒发了叶梦得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壮志。只可惜,现实情况已经不允许了,“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叶梦得倍感羞愧,但依然对收复中原心存壮志,将希望寄托于更多的爱国志士身上。

全词感情深沉,塑造了一名忧国、爱国的暮年太守形象,虽然年已垂老,但一腔爱国热血并未冷却,依然深切关注着国家的命运。读来既萦绕着痛惜山河破碎的悲切,又满溢着爱国激情的豪迈,多种情感交织之下隐藏的是叶梦得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了解更多请登陆 排污泵控制箱 http://www.bidadk.com/paiwubengkongzhixiang/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华东能源监管局参加“获得电力”提升专题会

上一篇:

农村常说“霜降不起葱,越长心越空”是啥意思?栽过葱的人才知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