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69-82234758

今日寒露||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2019-10-08 23:27:20浏览:118评论:0来源:配电箱厂家   
核心摘要:寒意四起,露重天凉人保重今日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本是九月的节气,只不过

寒意四起,露重天凉人保重

今日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本是九月的节气,只不过今年闰六月,所以还在八月里,不过物候已经是九月的了。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更重,快要凝结成霜了,正如谚语所说,“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古人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

如果说白露是天气走向凉爽的标志,早晨有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则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

俗话说:“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

寒露过后进入深秋,寒意四起,是告别单衣、穿上秋裤的时候了。

这时节,冷空气频频从北方南下,气温降得快,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时时注意气温变化,及时添加衣物,好好保重自己!

“天冷了,别忘了加件衣服,身体是本钱!”

这亲人或者朋友的问候,如同晒过太阳的棉被,格外的温暖、温馨,可以把世间的寒凉阻挡。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于当下

《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

寒露对应的天干为“辛”。

“辛”字在甲骨文中是刑具的形象,它和秋神手中的大镰刀一样,都代表着清算和剥夺。

万物有生就有死,有荣就有枯,没有对旧事物“秋风扫落叶”式的扫荡,也就无法产生新的事物。

“辛”通“新”。

“新”字最初是写成“辛”的,古人造字,之所以在“新”字的一侧立着斤(斧),是因为不破不立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人心也一样,没有经过大刀阔斧的自我修理,就无法打破“旧我”,再造“新我”。

曾国藩说:“往日种种譬如昨日死,往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修身就是立志于当下,既往不咎,面向未来,从头开始!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只有时时更新自己才能获得进步,正如梁启超所说,“不惜今日之是,以否定昨日之非;不惜以今日之新我,否定昨日之旧我”。

繁华不再,心存高远自悠然

寒露洗清秋。万物都有灵犀,感节气而动。

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

寒露时阴气大盛,而大多数草木都是由于阳气开花,所以寒露后开花的就很少了,露寒而冷,繁华不再!

只有菊花却是感阴气而绽放,所以菊花成了“隐士”的象征,其它花都凋零之后,它才迎霜开放,表现出特立独行。

其实,人人的心中,都有隐士的情怀,我们渴望独处,却又害怕独处,所以总是希求有一片美景,来填补精神的苍白。

真正的“隐”,不论时间地点,心内清修之处即是,和外在的形式没有任何关系,都市山野一个样,当外面红红绿绿都褪了色,反而能促使人去发现内心世界的色彩。

寒露有“登高”的习俗,登山就是求一种心境的悠然。

趁着“寒露”的好时节,怀揣着一颗“隐士”的心,试想登山顶而望远,好一派心旷神怡之感,看得远了,心胸也辽阔了不少,望天上云卷云舒,心存高远,便可去留无意,悠然怡然!

(责任编辑:配电箱厂家)
下一篇:

华东能源监管局参加“获得电力”提升专题会

上一篇:

9月暴雨缓解干旱 寒露风发生偏早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