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在这带着些许凉意的秋日,
我们又逢佳节。
重阳 ? 来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称“重阳”;“九”在古汉语中又是最大的数字,故有长寿之意。因此自古以来,九月初九重阳节就被认为是个吉祥的日子。
重阳 ? 民俗
重阳民俗相沿数千年,
人们每年这一天都会
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
拜神祭祖、饮宴求寿……
传承至今,
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的内涵。
1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就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金秋九月,秋高气爽。在这样的佳节登高郊游,不失为人生快事。除了强身健体、陶冶情趣外,“登高”也有“高升”之意,并且有“高寿”的含义。
元代文人梁全,
于九九佳节登上德庆的香山
挥笔写下《重阳登香山》。
重阳登香山
元 梁全
秋风此日洒衣裳,
与客登临醉一觞。
好景不妨终日度,
黄花尤胜去年香。
泉飞涧石声何响,
步入松关路转长。
览胜凭高清兴发,
清歌一曲羡高强。
2
插茱萸
古时人们“折茱萸房,以插头”,从而辟恶气,抵御初寒。晚秋寒气在古代常被视为鬼魅恶气,能够驱风逐邪、稍积祛寒的茱萸在民间成为驱病疗疾的巫术用品。在重阳之时,茱萸开始成熟,因此人们便开始用它来作为抵御寒气的利器。
3
吃重阳糕
重阳节食“糕”,是对登“高”谐音的民俗表达。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5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这一天,广东人称“拜太公山”,所有家族成员都要回来“拜太公山”,特别是男丁。
6
敬老
重阳节,也是中国老人节,人们要表达对老人的孝敬,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8
赏菊
重阳日,历来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国庆长假最后一天,
难得的假期不如多陪陪家人,
一起出门登高赏菊,
共享这美好的秋日时光吧~
资料来源 新华社 央视新闻
编辑 何晓莉
Cyclopedia for military
责任编辑: